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





森林覺醒戶外課程 以實作導入自然永續教育新模式
2025-10-20
為實踐森林復育與自然永續教育的結合,綠色公益基金會於10月18日在高雄大樹區佛光山復育林地舉辦第二場「森林覺醒—戶外課程」。活動採雙梯次進行,共吸引近200位自然永續課程學員參與,課程結合「六感體驗、林地紀錄與復育實作」,引導學員從生態觀察走入行動實踐,體現公民參與自然永續的具體模式。
綠色公益基金會表示,「森林覺醒」課程目的在於將環境教育從室內延伸至現地行動,透過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感體驗的引導,不僅培養學員的觀察力與敏感度,更強化生態負責任行動的意識,使每位參與者能從「旁觀者」成為「守護者」。
課程從「眼」開啟,學員使用 iNaturalist App 進行物種紀錄,拍攝並辨識林地植物、昆蟲及真菌,建立生物多樣性資料。隨後進入「鼻與身」實作,學員親手清除纏繞幼苗的藤蔓,鬆開根部雜草並保留枯葉覆蓋,學習森林保水與自然循環的重要性。「耳」的體驗則透過步道慢行,引導學員靜聽風聲、鳥鳴與枝葉摩擦聲,理解森林的生命節律;「舌」的部分則在活動接近尾聲時,提供復育林地種植之台灣原生山茶冷泡茶,讓學員以味覺感受森林的自然回饋與復育成果具體呈現。
最後,由佛光山修持監院室女眾禪學堂副堂主永中法師帶領禪修,引導學員在林間靜坐與森林經行中體驗身心寧定,完成從感官覺察到心靈連結的全程體驗。永中法師在引導時指出,禪不僅存在於禪堂之中,而是「行住坐臥皆是禪」,只要身心與當下連結,專注於腳下的一步、眼前的一葉,即是在實踐覺察與安定。法師提醒學員,今天在林地中的每一次呼吸與每一個步伐,都是與大地互動的禪行,能讓人重新找回自然的節奏,也找回內在的平靜與方向。
綠色公益基金會執行長戴慶華表示,非常感謝佛光山提供林地,國際佛光會響應捐助,才有這片森林得以復育。「森林覺醒」不僅是一門課程,更是學員們從學習走向實踐,成為以行動守護環境的實踐者。每一次親手除去藤蔓的動作,象徵放下對自然的束縛;每一次靜坐於林間,都是重新與大地連結的時刻。他強調:「學習不是結束於教室,而是在森林中完成。」
課程結束後,多位學員表達深刻感受。寶光分會何松諭分享:「原來森林並未多言,只是在我心靜下來時,蟲鳴鳥叫便成了回應——生命一直都在,等我聽見。」金門金城分會黃暖治表示:「課程安排充實且層次分明,從林地介紹、觀察紀錄,到實際清理藤蔓、保水植栽,再以林間經行作結,讓我重新體會心的寧靜與對環境的敬意。」燕巢分會陳鴻飛感性地說:「萬物皆應被尊重,即使是一株小小樹苗,也渴望茁壯成長。復育過程中要小心不踩到幼苗,才能不負今日的發心。」
「森林覺醒—戶外課程」系列活動將於11月2日移師高雄後靈山復育林地,12月6日在花蓮玉里林地完成年度最終場。綠色公益基金會呼籲,面對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危機,人類與自然不再是觀察與被觀察的關係,而應是共同創造未來的夥伴。基金會亦誠摯邀請更多民眾走入森林,以六感體驗自然、以行動參與復育,讓永續不只是理念,而是實際可見的生命工程。
綠色公益基金會表示,「森林覺醒」課程目的在於將環境教育從室內延伸至現地行動,透過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感體驗的引導,不僅培養學員的觀察力與敏感度,更強化生態負責任行動的意識,使每位參與者能從「旁觀者」成為「守護者」。
課程從「眼」開啟,學員使用 iNaturalist App 進行物種紀錄,拍攝並辨識林地植物、昆蟲及真菌,建立生物多樣性資料。隨後進入「鼻與身」實作,學員親手清除纏繞幼苗的藤蔓,鬆開根部雜草並保留枯葉覆蓋,學習森林保水與自然循環的重要性。「耳」的體驗則透過步道慢行,引導學員靜聽風聲、鳥鳴與枝葉摩擦聲,理解森林的生命節律;「舌」的部分則在活動接近尾聲時,提供復育林地種植之台灣原生山茶冷泡茶,讓學員以味覺感受森林的自然回饋與復育成果具體呈現。
最後,由佛光山修持監院室女眾禪學堂副堂主永中法師帶領禪修,引導學員在林間靜坐與森林經行中體驗身心寧定,完成從感官覺察到心靈連結的全程體驗。永中法師在引導時指出,禪不僅存在於禪堂之中,而是「行住坐臥皆是禪」,只要身心與當下連結,專注於腳下的一步、眼前的一葉,即是在實踐覺察與安定。法師提醒學員,今天在林地中的每一次呼吸與每一個步伐,都是與大地互動的禪行,能讓人重新找回自然的節奏,也找回內在的平靜與方向。
綠色公益基金會執行長戴慶華表示,非常感謝佛光山提供林地,國際佛光會響應捐助,才有這片森林得以復育。「森林覺醒」不僅是一門課程,更是學員們從學習走向實踐,成為以行動守護環境的實踐者。每一次親手除去藤蔓的動作,象徵放下對自然的束縛;每一次靜坐於林間,都是重新與大地連結的時刻。他強調:「學習不是結束於教室,而是在森林中完成。」
課程結束後,多位學員表達深刻感受。寶光分會何松諭分享:「原來森林並未多言,只是在我心靜下來時,蟲鳴鳥叫便成了回應——生命一直都在,等我聽見。」金門金城分會黃暖治表示:「課程安排充實且層次分明,從林地介紹、觀察紀錄,到實際清理藤蔓、保水植栽,再以林間經行作結,讓我重新體會心的寧靜與對環境的敬意。」燕巢分會陳鴻飛感性地說:「萬物皆應被尊重,即使是一株小小樹苗,也渴望茁壯成長。復育過程中要小心不踩到幼苗,才能不負今日的發心。」
「森林覺醒—戶外課程」系列活動將於11月2日移師高雄後靈山復育林地,12月6日在花蓮玉里林地完成年度最終場。綠色公益基金會呼籲,面對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危機,人類與自然不再是觀察與被觀察的關係,而應是共同創造未來的夥伴。基金會亦誠摯邀請更多民眾走入森林,以六感體驗自然、以行動參與復育,讓永續不只是理念,而是實際可見的生命工程。
最新消息
雪州鄉村發展評委會考察 仁嘉隆幸福村榮獲瓜冷縣冠軍
2025-10-22維摩詰經啟示與人間義工菩薩行
2025-10-22歡慶重陽 大社分會與靜和醫院住民同慶
2025-10-22美國新州佛光人文化尋根之旅 參訪台北道場
2025-10-22南天青年佛學營「做自己的貴人」 聞思修證引導內在成長
2025-10-22景東里首辦幸福生活講座 里民擁抱幸福人生
2025-10-22大明社區大學秋季公民素養周 講座內容精采期待
2025-10-22曼城佛光青年齊聚迎新 啟動未來新篇章
2025-10-22多倫多青年心連心 覺察情緒慈悲回應
2025-10-22印度沙彌學園新生出家入道 承續法脈弘願啟程
2025-10-22
相
關
消
息